首页

山东临沂魅族女王捆绑男奴视频播放

时间:2025-05-25 12:36:41 作者:中老边境曼烈村:美食成为连接各民族心灵的纽带 浏览量:20443

  中新网云南西双版纳5月23日电 题:中老边境曼烈村:美食成为连接各民族心灵的纽带

  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快来尝尝我做的俄罗斯烤鱼。”“这是我做的泰式舂木瓜。”“还有傣族竹筒鸡、布朗族辣菜汤……”近日,来自泰国的博主陈幕筠和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赵家朋,一起来到位于中老边境的曼烈村,与当地各民族村民互助协作,制作了一桌丰盛的晚餐。

陈幕筠(左三)和赵家朋(左四)在曼烈村品尝美食。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摄

  曼烈村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满镇,地处中老边境一线,是中老两国边民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重要交汇点。走进村中,一栋栋庭院充满民族风情,平整宽敞的柏油道路直通各户,鲜花绿树环绕民房,汉族、傣族、哈尼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居。

  陈幕筠在中国已生活多年,目前在云南昆明工作。曼烈村的风景让她感到非常亲切,“这里的傣族风情和泰国很像,并且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在中国边境的一个村寨竟然能建设得这么美。”

  “就在几年前,曼烈村还是另一副模样呢。”曼烈村村民依装扁向陈幕筠和赵家朋介绍,曾经的曼烈村房屋简陋、道路泥泞,家家户户的牲畜都是放养,外人来到曼烈村的印象就是脏、乱、差。

  曼烈村从“家园变花园”始于2021年。当时,云南省启动边境幸福村建设工程,374个沿边行政村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华丽蜕变。

  依装扁说,这几年来,政府投入资金在曼烈村改造路面、修建排水沟和文化亭。村民看到寨子越来越好,也主动拆掉围墙,在房前屋后种上果树和鲜花。

陈幕筠(右)制作泰式舂木瓜。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摄

  “现在的曼烈村美得像一个旅游景点。”陈幕筠建议曼烈村可以学习泰国一些成熟的旅游模式,而泰国的村庄则可以学习曼烈村的建设经验。

  来自俄罗斯的赵家朋在游览曼烈村的过程中对当地特色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与当地村民一起处理食材、收集原料,有模有样地做起了傣族竹筒鸡。此外,他也小露一手,用傣族食材做了一道俄罗斯烤鱼。

  “其实外国人在我们村子并不少见。”依装扁说,曼烈村越变越美之后,每年都会举办中老边民“国际老庚”大赶摆活动。

  依装扁热情地讲述起大赶摆活动举办时的盛况:中老边民共同在曼烈村摆起各式各样的摊位,傣味包烧、香茅草烤鸡、老挝酸肉、老挝咖啡、民族竹编用具、手工香皂等应有尽有。中老边民身着精美民族服饰,与来自各地的游客共同赶赴这场盛会。

  夜幕降临,一道道充满民族风情的菜肴摆上餐桌。依装扁与布朗族、哈尼族村民共同向陈幕筠和赵家朋表示欢迎,“欢迎两位来到曼烈村,希望你们能向更多外国朋友介绍这里。”

赵家朋学习(左)制作傣族竹筒鸡。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摄

  “原来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连接不同民族心灵的纽带。”赵家朋感慨地说。

  陈幕筠与赵家朋在曼烈村的美食之旅,是“边城故事多”——海外体验官直拍云南省边境幸福村系列视频中的一个故事。该系列视频由中国新闻网、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联合出品。5月19日起,该系列短片在中国新闻网、缅甸金凤凰报网、M Time缅甸视窗、柬埔寨酸角树新闻网、巴基斯坦外交视野等平台上线,连续展播7天。(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全国触式橄榄球分区赛在广西南宁举办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都是世界艺术文化大国,两国的艺术人文交流为文明互鉴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其中,雕塑艺术如何成为中法文化交融的“使者”?作为旅法华人,罗丹艺术中心(中国馆)负责人、艺术品收藏家吴静近年来致力于推动中法文化交流,她日前就此接受“东西问”专访。

西藏自治区政府原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勇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到达收费站后,李某驾驶的车辆撞坏入口栏杆,强行闯入长平高速公路,方向却错误地选择了河南。车辆行至长平高速0KM+700M处时,李某才意识到走错方向。然而,他接下来的举动更令人瞠目结舌:直接在高速公路行车道内掉头,开始逆向行驶。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新疆博州水产品“游”到海外市场

夏粮单产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气象条件总体有利。华北、黄淮等主产区小麦返青拔节、孕穗抽穗、灌浆乳熟等关键生长期,光温水匹配良好,灾害偏轻发生,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南方部分地区春节前后受雨雪冰冻天气影响,麦苗叶片不同程度受冻,单产略有下降。二是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各地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稳步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粮食生产基础更加稳固。三是单产提升工程初见成效。各地细化小麦单产提升各项关键要素,积极推广小麦高产稳产、抗倒抗病品种,落实深翻整地、适深精播、播后镇压等措施,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继续实施“一喷三防”全覆盖,多措并举提高单产水平。

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 总台前方转播报道准备工作有序开展

在天津,“一年至少一部生态环保法规”已不稀奇。当地先后制定生态环境、海洋、湿地等保护条例,大气、水、土壤、机动车等污染防治条例。2021年11月,全国首部“双碳”地方性法规《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开始施行。在一系列“组合拳”下,天津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全局性好转。

泰国上半年接待外国游客超1700万 创收逾8000亿泰铢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二级巡视员方志权表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对于政策成效的一种量化展示,更向全社会传递了对和美乡村愿景的不懈追求。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